根據畢馬威最新分析顯示,今年全球IPO市場表現暢旺,首季集資金額為2020年首季度的三倍以上,美國、香港和A股市場繼續領先,集資總額達614億美元,佔全球IPO集資金額的63%以上。
其中,香港新股市場延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勢頭,首季集資總額達139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;
上交所同期集資總額亦於全球排名五甲內,達69億美元。
今年全球IPO活動將蓬勃增長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,今年隨着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的供應增加,全球經濟有望復甦。
市場將維持低利率、高流動性及投資氣氛暢旺的趨勢,因此,該行預計2021年全球IPO活動將蓬勃增長。
儘管在此報告中特殊目的收購公司(SPAC)並沒被計入全球IPO的數據分析,但值得留意SPAC於今年首季繼續受到追捧,集資金額更創高峰,達956億美元。
在今年首季,香港再次印證其為創新產業企業上市的首選地之一,期內有多家未營利生物科技公司、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成功上市,以集資額計,首季香港前十大上市項目中有七個來自這些類型的公司。
港居全球次大生科企融資樞紐
畢馬威中國香港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,受惠於新的上市制度改革,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資生態系統逐步形成,香港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的融資樞紐,是為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公司融資市場。
隨着生物科技、資訊科技、新能源等新興策略性行業在內地持續發展,這些企業對融資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。
報告顯示,在充足的流動資金推動下,香港首季投資者需求保持穩健。
三家大型的內地科技公司於首季在香港完成上市,集資共924億港元,佔首季集資總額的70%。
隨着近年於香港第二上市的活動越來越多,在美國上市的內地公司在物色第二上市地時,也很自然地會選擇香港交易所。
今年首季已有三個第二上市項目完成上市,共集資495億港元,預計將會有更多已於美國上市的內地公司仿效相關做法。
上题 : 恒指首季升4.2%舊經濟股跑出
下题 : 科技股續捱沽 內銀撐起港股